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战略部署,市旅游局组织建设生态旅游胜地调研,形成如下思路。 一、##进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与优势 1、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市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市内海拔较高的景点,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可以开发避寒旅游产品。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挡,##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可开发避暑旅游产品。 2、构景地貌多样。震旦纪以来的6亿多年中,##地区经历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目前地质结构丰富,自然遗产多样的多山丘陵地貌,有以永安大湖石林为典型的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岩溶地貌景观;有以泰宁金湖为代表的丹霞构景地貌区;还有以市郊瑞云山国家4a旅游区为特色的有较高品位的火成岩地貌。 3、水文资源丰富。##市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峡谷、观光瀑布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沙溪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纵贯##市,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4、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市是山林生态大市,植被条件优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首位,高达76.8%以上,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34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7种;野生动物有1044种,约占全省的89.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类的22.78%。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 5、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各县(市、区)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可溯至18万年前,尤其是距今2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宁化石璧成为客家人的祖地;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一批名人名事遗址遗迹: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等都诞生在##;清流文天祥屯兵遗址、沙县定光禅寺、永安安贞堡、鳞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