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趋向、有主动探究的欲望的基础上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意选题要明白学生的需求点、开展要找准主题突破点、建立学科联系点、抓住引导的关节点。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突破学科联系引导关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中一大亮点。它是一门新型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建立在学生兴趣趋向、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那么该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这一门新课程不流于形式,而能够帮学生夯实基础,培育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得到接受、认可和支持呢?笔者经过讨论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要明白学生的需求点综合实践活动是由活动课程进展而来的,是对活动课的继承、进展和法律规范。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应只顾活动形式,更要注意课程的实质:它是一门课程,综合性的课程,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所以选题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跨学科、多感官参加而且学生有兴趣参加、有探究价值,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的课题。假如把握不好,可改变题目的来源,即:由老师引出话题,通过对话、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意向确立讨论方向,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后确立讨论的主题。如环境问题的选题老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讨论环境问题中的××主题,同学们讨论,而可以改成老师就环境中某一热点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激发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环境问题中某一方面的现象,学生讨论出一个主题,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产生子课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样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讨论兴趣也就高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讨论,主题突破有时可能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脱离了当地的条件,假如老师不加以引导,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最后是不了了之。例如:学生没有电脑,有的地方没有联网,你让学生用电脑去搜集资料,结果是什么?曾经在一次沟通会上,某校的老师讲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问:你们想学什么?学生说:想学钓鱼。老师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假思索地说:“那我们就学钓鱼。”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