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异质信念下资产定价讨论综述 摘要:投资者异质信念下的资产定价讨论补充并完善了传统资产定价讨论,已成为行为金融学讨论的热点。对该领域的讨论进行综述,分别从理论模型讨论和实证讨论两方面进行。理论模型讨论方面,将已有的讨论成果归结为噪音交易模型、不同先验信念模型和共同信息下的异质性信念模型三类进行阐述;实证讨论方面,以衡量异质信念的指标选取为线索,并按时间顺序进行阐述。对已有文献进行条理清楚的梳理,并提出进一步的讨论方向,为今后讨论提供借鉴及参考之用。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资产定价;异质信念;投资者 引言 资产定价问题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定价模型大多假定投资者是拥有同质信念的,在这种假设下的模型具有经济结构简单且易于实证检验的优点。然而,投资者同质信念的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基于投资者同质信念的分析不能完全解释市场上的种种异象,从而形成了大量的金融异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股权溢价之谜”、“无风险利率之谜”、“波动性之谜”等。为解释这些“谜”提供新的讨论视角的行为金融学正逐渐兴起,它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金融异象进行解释,对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进行反思与改进。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理论角度出发,分别从理论讨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对投资者异质信念下资产定价问题的讨论进行综述。 一、异质信念的含义及形成机制 人们大都可以接受“在股票市场中不同投资者对股票未来走势的估量会存在不同的意见”这一观点,但对存在异质信念的股票市场均衡问题作出学术讨论却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并且对异质信念的概念及形成机制等问题了解得还比较模糊,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一定误区,因此本文将从异质信念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形成机制三方面对异质信念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与梳理。 异质信念通常是指不同投资者对相同股票相同持有期下收益分布有不同的推断,也称为意见分歧。张圣平提出传统资产定价模型的同质信念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一是所有信息对所有的投资者免费并且同时到达;二是所有投资者处理信息的方式相同。现实的资产市场很难同时满足这两个前提,异质信念无疑是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的假设。 异质信念体现在三个层次:包括先验的异质性信念、后验的异质性信念和异质的信念更新过程。从而异质信念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如下形式: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初始的先验信念,即拥有一个对证券市场投资组合的收益的初始主观概率推断,然后在现实证券市场的资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