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_第1页
1/23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_第2页
2/23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_第3页
3/23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讨论进展【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 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 HBV 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 HBV 的药物作用机制、讨论、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进展趋势及今后的讨论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中草药 世界卫生组织估量全世界大约有 20 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4 亿为 HBV 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 HBV 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 100 万,并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占据其中的 1/3,有亿 HBV携带者。从数据而知,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 HBV感染者有效的抗 HBV 治疗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 国内外在治疗 HBV 感染讨论中,认为 HBV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进展、恶化至肝硬化、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HBV 感染最基本的病因治疗,以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为依据。本文就抗 HBV 药物的讨论进展做一综述。 1 干扰素 IFN 是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种细胞因子[1]。主要分为 α、β 和γ 三型,其中 IFN-α 和 β 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自 1992 年 IFN-α2b 被批准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以来,迄今为止仍是被 FDA批准的首先药物。目前全球获准上市的 IFN有 12 个,以 IFN-α 居多,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IFN 的抗病毒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并以前者为主[2]。近年发现,IFN 在还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目前,IFN-α 在抗 HBV 治疗中的问题是效果有限,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清除病毒,而且停药后有复发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纳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 HBV 感染。如聚乙二醇 IFN-α[3]是聚乙二醇与重组 IFN 仅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 2 核苷类似物 HBV 为双股 DNA 病毒,其复制需经过逆转录过程,该类药物可抑制 HBV-DNA 逆转录酶活性,从而达到破坏病毒的作用。 拉米夫定 是一种嘧啶核苷类抗病毒药,作为酶底物 dCTP 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及 DNA 多聚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