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究【摘要】 随着护理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育自标,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本文从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注重培育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等 6 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解剖实验教学质量,以满足培育跨世纪高素养护理人才的需要。【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育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育跨世纪高素养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育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育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育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 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 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育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究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育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