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与我们的世界 I 高尚的酒鬼们,还有你们,最最亲爱的癞痢麻子们,这本书不是写给别人,就是写给你们的!──拉伯雷〈作者序〉 四百多年来,当翻开《巨人传》的扉页,读者们似乎都感到那指着自己鼻尖的呼唤,那么亲切,于是像拉伯雷同代的酒友一样,准备好随着他笔下的滑稽戏谑,不时鼓动着欢笑的肚皮。是吗?拉伯雷诙谐辛辣又猥亵的笑料,真能够跨越几个世纪而保持鲜活么?我们对于拉伯雷的世界,对于他埋藏五彩笑蛋的草丛树林,有多么熟悉?还是多么陌生?我们难道不曾错过了许多该捧腹或莞尔的时刻?隔阂了将近五个世纪,更甭说语言文化的转译,我们的感受性难道不也有如沧海桑田;在他当代酒友爆笑之处,我们会不会只觉得纳闷甚或沉闷,在文艺复兴的才智之士欷嘘其广博渊深之处,我们会不会只因读到粗鄙猥亵而傻笑?或者,当我们与十六世纪读者一样在该笑的时候笑了,那是出于同样的理由与感觉而发笑吗? 如同中外许多经典文学,《巨人传》也在不同的时代依不同的感受性而衍生出各种节编或节译的版本。摘撷生动有趣的故事,加上名画家精采的插图,删掉一般人读不懂的章节,当然,再删掉猥亵情节以及花样繁多的性器称呼或交媾字眼,《巨人的故事》或《巨人奇遇记》可以成为一本受欢迎的童书。另方面,情色文学史的编者却不会错过拉伯雷为法语创新的情色词汇,在猥亵表现手法与尺度上的放肆开拓,以及诙谐荒诞却寓意丰富的情色暗示。不同兴趣所撷取的版本,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片断印象。很难说哪个印象是误解或滥用,那是我们熟悉经典的方式,而代价却常常是刻板的认识。好比花木兰的故事,借着迪斯奈的动画电影《木兰》而广为人知,然而大家认识的却是个表情颦笑像个美国当代青少女般的木兰。 序文或导读,也不例外,企图让我们熟悉《巨人传》以及拉伯雷的创作背景。然而,熟悉,克服时代的距离,往往意味着遗忘我们与十六世纪之间的差异,其代价也常是刻板的认识。以本书罗芃的序言为例 醉心异教邪说的古代文化而遭到迫害…在年轻的拉伯雷心中埋下仇恨教会的种子。…人文主义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进展,反对天主教会用神权扼杀人性,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科学,反对迷信。…拉伯雷,一个成熟的人文主义者,勇敢地投身到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实行了不妥协的批判态度。…《巨人传》的作者…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文主义的理想。 这样的介绍,用来描绘拉伯雷的许多卷标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