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展的政策设计 内容摘要:“假如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如今,这个被学术界呼吁了多年、金融界希望了多年的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终于在我国走向了前台。本文肯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进展的意义,并针对其在我国进展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上世纪 70 年代发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 ,其核心在于对贷款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促使参加各方均可受益,实质是融资者把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作为一项金融技术,资产证券化在发达国家的使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3/4 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提供的。在我国,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资产证券化因此得到了积极响应。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进展的意义资产证券化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联结,一方面实现银行信贷风险“减压”;另一方面,在为资本市场增添交易品种的同时,也为市场输送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前些年,国内银行贷款多为中短期贷款,但随着住房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大,银行贷款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信贷结构“短存长贷”的矛盾使得银行业埋伏相当大的风险。因此,这一金融创新品种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进展有着更大的意义。加速我国金融改革我国金融改革目前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涉及到了关键的内核,也遇到了更大的阻滞。在此阶段,由于证券化的制度创新牵扯到广泛的主体与市场结构,因此更多地被看作是解决当前金融改革问题的重要催化剂之一。利于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资产证券化可以加强经理对公司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控制。例如,剥离资产的会计处理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其他经济业绩指标(例如股权收益率)。证券化也可以释放资产,用于其他投资机会,假如外部融资渠道受约束或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差异,证券化就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有利于银行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证券化可以使融资渠道多样化,从而减少融资风险。将中长期贷款打包证券化后出售给投资者,这样银行业可使贷款成为具有证券流动性的贷款,有利于增加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同时,金融机构也可利用证券化来消除利率错配。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备通过证券化引入了更适合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新金融资产,提高了投资者得到多样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