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风格分析 一、教学风格的概念 关于教学风格,目前虽有多种解释,但至今没有大家公认的理想的定义,为了分析间题的需要,我们姑且给教学风格下一个规定语词定义: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家所特有的、在教学活动整体中重复至表现一种“韵味”、“格调”、“风貌”的表现方式。它是艺术家精神风貌的个性和教学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老师制造性、艺术性教学活动的结晶。独特性、稳定性、进展性是它的三大特征。独特性表现在他那与众不同的教学言语特点、组织形式和方法、教学节奏和机智等方面,这是由老师的不同个性所决定的。稳定性即指老师一旦形成了某种教学风格,就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不断表现出该风格的本质特征。进展性,即指老师形成某种教学风格之后,并不就此裹足不前原地踏步了。风格的形成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进展循环的开始:新的量的积累会慢慢使原先的风格发生变化,由某个方面对其他方面、由局部向整体扩展,从原有的风格进展到高一级层次上的“没有风格”,再从“无格”进展为形成新的风格的过程。每一个“有格—无格”的过程,都表明教学艺术家的风格由局部向整体扩张的倾向,都意味着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意味着在新的风格上质的突破。简言之,即表现了教学风格的“无格—有格—新的无格—新的有格……”的进展历程。最高境界的风格势必是返朴归真的无格之格,“于质朴中见真功夫”。 二、教学风格的载体 作品是作家艺术风格的载体,当作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时,整部作品都会成为他的艺术标记。我们要讨论教学这样一种制造性艺术活动,讨论教学艺术风格,也就得从讨论教学艺术品入手,它实实在在地体现于教案、课堂实录、教学录象、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进展与进步等教学艺术品中,我们就把上述这些教学艺术品称为教学风格的载体。载体又粗分为动态和静态二类。我们认为,学生是教学风格的动态载体。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进展,老师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就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与进步。因此,通过考察和测评学生的进展与进步情况,我们可以了解老师风格的优劣程度及适合与否。但是,由于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受体,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影响学生进展与进步的因素也很多,不能严格地加以条件控制,再加上讨论工具和手段存在一定的缺陷,归因分析也十分困难。而且这种讨论费时费劲,要有相当的讨论经费和设备。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这类讨论往往只停留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