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角色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实践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来的,它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导向,以与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强调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并不能脱离老师的指导,老师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当然,这不仅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也对老师自身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应当如何定位并把握自己的新角色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理念,实现教学的互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最重要。一直以来,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将现成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协商活动的过程,是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激发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猎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猎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整体把握实践活动的流程,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应对实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老师应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理念,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加性和主动性。老师要为学生的进展做好各种支持和服务,极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环境,在师生之间老师引导学生学,学生的学又促进老师不断思索和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互相沟通,共同提高,从而构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师生地位问题,在世界教学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片面性。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老师中心说”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老师,主张树立老师的绝对威信,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则主张进行重心转移的革命,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一切措施都围绕着学生转。显然,这种学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