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上好“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点建议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运算和整式的加减后,由代数式的运算向等式的变形的转变,它既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为今后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学生刚升入七年级,好多同学还对初中学习还不是很适应,学习任务重了,学习难度加大了,特别计算又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项弱项,因此,老师们还是要放慢脚步,踏踏实实地教,不能认为好像内容简单而三步并作两步地去教,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对于如何上好这一节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让学生领略数学之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方程变形成x=a(a为常数)的形式,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能变成这种形式,虽然形式变了但本质不变(通过验算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这体现了数学的一种追求简约之美,其实今后遇到的所有方程或方程组最终都是化归成这种形式。另外,在学习移项时,移项本质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但移项这种变形更快捷方便,这里可让学生体会数学所追求的一种快捷美。总之在数学这个世界里,我们要时刻让学生能感受她的魅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欲望。二.课时安排本节根据课标要求5课时完成。通常是方程的定义解等式基本性质一课时,移项一课时,去括号一课时,去分母一课时,总结步骤和巩固解法一课时。由于移项内容不是很多,很多老师往往将其与去括号合并为一课时,其实这是很不妥当的。因为移项是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步,这一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去括号、去分母的学习信心,而且去括号是解方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如果两块合并为一节课完成,可能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其实在上移项时还是有很多东西可讲,比如什么是移项、移项的注意事项、如何合理移项(涉及同时移两项或两项以上)、移项与等式对称变形(如果A=B,那么B=A)的区别、学会口算验算方程的解得正确性等。三.展示错误也是一种美在解方程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知道学生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出现错误,在课堂上会不断提醒学生在哪一步要注意什么,这样的语言再多也是苍白无力,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我们换个方式,让学生放手去做,通过做去暴露自己所出现的错误,这时老师再针对这些典型错误分析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甚至可以开展一次“典型错误回收站”活动,在学完解法后将平时所出现的错误归类收集整理,并在全班评选最有价值的“典型错误回收站”,我想学生有这种错误的亲身经历,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四.理解教材,关注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对于验根的要求课本练习体现得很清楚,第一课时要求笔算检验,规范书写验根过程,第二课时只需口算检验,第三课时之后就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