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与组织的思考建筑施工现场条件的差异,一次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现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安全生产可能性较小。如何防范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把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建筑业长期以来不断探究的问题。本文着重谈安全管理与组织中的薄弱环节,如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某项工作、组织活动等薄弱环节。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安全释义: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管理释义:(1)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2)保管和料理(某个具体对象)。(3)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安全管理涉及此三方面,包括人、物(某个具体对象)、某项工作。组织的近义:(1)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备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2)系统,配合关系。(3)根据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在此就是为了使系统达到它特定的目标,使全体参加者经分工与协作以及设置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一种人的组合体。没有目标、没有分工与协作就不是组织,没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就不能实现组织活动和组织目标。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以人为本,尊重人命的现代管理理念中,尤其突出。这也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必需的。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生产力,就没有效益。人的不安全因素可以通过持证上岗、安全教育、安全交底等多种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养,提高劳动者在工作中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程序、规程,强化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在几种形式中,安全教育按原有规定为三级安全教育,为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在实际工作中不易实现。现在施工单位承接工程后都按项目经理部的形式来组建,项目一般距离公司或分公司所在地都较远,用人(主要是劳动者)也大多数实行灵活的用人制度。人员组成及来源较复多变,新开工项目要先做前期准备工作,先要安排人员食宿等工作,施工人员才陆续进场,公司或分公司要进行一级安全教育有一定困难,多数采纳委托的方式进行。个别大的项目在施工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有开工典礼,人员相对集中,但跟劳动力高峰值相比相差仍然较大。为让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最好为二级安全教育,第一级教育为项目经理部对班组长(可增加班组安全员、劳动者代表)的教育,包括原第一级及第二级教育的内容: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法律规范、规程和企业安全规章管理制度;项目部的施工场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