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机会公平实证讨论 1 问题的提出 贵州乡村旅游的进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经过 30 年的进展,形成了一批以黔东南肇兴、西江,黔西南下五屯、黔南音寨,平坝天龙,铜仁云舍等一批为代表的特色旅游村寨。鉴于旅游在贵州进展中的特别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初,贵州提出了“旅游扶贫”的思想。30 年来,贵州乡村旅游的进展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与机构的关注,乡村旅游在“扶贫”、“遗产保护”与“人类进展”三个方面作用显著,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绝大部分乡村旅游村寨地理位置偏僻,可进入性低;旅游村寨分散,营销渠道狭窄,政府监控管理难;游客猎取与掌握贵州乡村旅游信息较为有限,乡村旅游知名度低;在形成规模的典型乡村旅游村寨中,村民收益差距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乡村旅游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的差距更大……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势必影响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进展。 以黔西南贞丰纳孔村为例。纳孔村自2025 年进展乡村旅游以来,在余支书的带领下,共进展了 11 家布依农家乐,由于余支书自身特别身份,经济实力与比其他农户强,与政府官员接触较多,政府带来了大量游客,生意异常火爆。目前,纳孔村游客绝大部分都在余支书家消费。2025 年,余支书家全年旅游收入万元,而沿三叉河湖畔分布最深的周兴科农家乐,2025 年旅游收入仅为 6720元,仅相当于余支书家的%左右。截止 2025年年底,已有 8 户农家乐关门歇业,仅存 3 户。乡村旅游经济收益差距现象不仅出现在纳孔,而且在贵州其它乡村旅游村寨如西江、南花、音寨等依旧存在。 根据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贵州乡村旅游还处于进展阶段,亟需提升,建设精品。21 世纪是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织演替的世纪,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将不再适合未来社会进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已成为旅游服务业进展的必定趋势。美国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 世纪简史》一书中指出:“能让个人自由参加全球竞争的不是马力,而是软件和网络。”[1]“网络上有数百万个终端,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挑战着传统的媒体和营销逻辑。”[2]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必定要求。 旅游网站是乡村旅游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与纽带。在国外,哈纳和米勒最早进行了旅游网站的讨论,提出了基于万维网的旅游服务,并就网页设计、管理问题和信息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3]为全面了解国内旅游网站与乡村旅游机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