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设备的检测、修理易燃易爆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因物料的腐蚀性和膨胀性而使设备出现裂纹、变形或焊缝、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等出现泄漏现象,假如不及时检查修复,就有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事故。所以,对易燃易爆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测、修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一)设备检测、修理的分类及内容设备检测、修理的目的主要是恢复功能部分和防火防爆部分的作用,保证安全有序生产。设备检测、修理按每次检测、修理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种。1.小修,是指只对设备的外观表面进行的检测、修理。一般设备的小修一年进行 1 次。检测、修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外表面有无裂纹、变形、局部过热等现象,防腐层、保温层及设备的铭牌是否完好,设备的焊缝、连接管、受压元件等有无泄漏,紧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础有无下沉、倾斜等异常现象和设备的各种安全附件齐全与否、灵敏、可靠等。2.中修,是指设备的中、外部检测、修理。中修一般三年进行 1次,但对使用期已达 15 年的设备应每隔 2 年中修一次,对使用期超过20 年的设备每隔一年中修一次。中修的内容除外部检测、修理的全部内容外,还应对设备的外表面、开孔接管处有无介质腐蚀或冲刷磨损等现象和对设备的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和其他应力集中的部位有无断裂或裂纹等进行检查。对有怀疑的部位应采纳 10 倍放大镜检查或采纳磁粉、着色进行表面探伤。假如发现设备表面有裂纹时,还应采纳超声波或 X 光射线进一步抽查焊缝的 20%。如未发现有裂纹,对制造时只作局部无损探伤检验的设备,仍应进一步作<20%但>10%的数量抽检。设备的内壁如由于温度、压力、介质腐蚀作用,有可能引起金屑材料的金相组织或连续性破坏时(如脱碳、应力腐蚀,晶体腐蚀、疲劳裂纹等),还应进行金相检验和表面硬度测定,并做出检验报告。在对设备的简体、封头等通过上述检验后,假如发现设备的内外壁表面有腐蚀现象时,应对怀疑部位进行多处壁厚测量。当测量的壁厚小于最小允许壁厚时,应重新进行强度核算,并提出可否继续使用的建议和许用最高压力。3.大修,是指对设备的内外进行全面的检测、修理。大修应当由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大修的周期至少 6 年进行 1 次。大修的内容,除进行中修的全部内容外,还应对设备的主要焊缝(或壳体)进行无损探伤抽查。抽查长度为设备(或壳风光积)焊缝总长的 20%。易燃易爆设备在检测、修理合格之后,应当严格进行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