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损害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据不完全统计,机床损害事故占机械损害事故的三分之一,而且机床损害事故的性质相对比较严重。而机床损害事故的原因常常是不安全的操作方法或不正确的加工程序,即缺乏基本的训练和管理。假如设备常常保持最佳使用状态,并正确地加以操作,那么,由机床引起的损害将是很少的。 普通车床、钻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等主要机床损害原因归纳往往有以下几点:1. 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无安全操作章程;无证操作;操作方法不当、用力过猛、使用工具规格不合适或工具磨损;操作者与机床相撞;操作者随意离开运转着的机床;操作者习惯在运转的机床上面递送工夹具;机床运转时,用手代替钩子清除切屑或试图用手拉断长的螺旋形切屑;停机保养或检测、修理,未实行切断电源并挂标志的措施;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过于紧张而发生误操作、误动作;采纳缩减程序和使用投机取巧的操作方法等。2. 操作者防护用品穿戴不符合相关规定,如:未戴防护眼镜、戴手套操作、女工留长辫和披肩长发、未穿紧身工作服、系围巾、戴领带及饰物操作等。3. 机床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机床在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存在缺陷,机床部件、机床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退化等均可能导致损害事故的发生;无防护及保险装置或防护、保险装置存在缺陷;机床防护及保险装置未定期检测、修理而失灵,造成损害;电器设备绝缘不良等。4. 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照明不足、灯光刺眼、噪声干扰、零件堆放不当及工夹量具摆放不当、无通风、地面有油污、场地狭窄、布局不合理等。 为了做到安全地操作机床,避开损害事故的发生,应实行以下安全防范措施:1. 机床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所操作的机床结构、性能、机械原理、使用范围、维修常识,持有《安全作业证》。2. 工作之前,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不准围围巾、戴手套工作;袖口、衣襟必须扎紧;机床操作工人不得留长辫和披肩长发,在工作时,必须戴好工作帽,把头发收拢到帽内。3. 开车前,必须检查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联锁装置、信号指示装置、电气接地装置和冷却润滑系统是否良好,确认无误方可开车。4. 开车时应该先手动盘车或低速空运转,检查机床运转和各传动部位的情况,确认正常后方准加工工件。加工旧工件前,必须将有害物质清除洁净。5. 所用工夹量具必须确保完好无损适用,不准放在机床导轨及工作台上,禁止在运转的机床上面递送工夹具及其它物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