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在“新农村建设”出台后,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调研也开始重视。中国学者也关注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供给主体和供给体系。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型城镇化下、供给侧改革基础等政策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也才开始出现。1.2.1.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方面的研究林万龙指出[1],按照公共产品供给的对象和范围可划分城市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产品。而农村公共产品是特指在农村提供的产品,以及许多农村居民自愿提供的供本村村民耗用的公共产品等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公共产品概念)李伟萍、祝坤等认为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最直接的提供者,要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提供更好的方案[2]学者肖鹏则认为政府应该是这其中的主要参与者,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和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的。[3](供给主体)1.2.2国外研究现状发达国家的乡村经济都相对发达,因此国外学者研究更多的是公共产品理论以及供给主体方面的内容。尽管如此,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类似与新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方面的观点皆为该话题的钻研研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2.2.1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萨缪尔森最先提出公共产品概念,他认为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的公共资源,它并不会因为每个个体对这种物品或劳务进行了消费,进而他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就无法满足。[4]根据公共物品的不同特征,Buchanan分为三类:纯公共物品、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5]他的分法比较经典。(公共产品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国外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者已经进行了良多的研究,并且国外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研究通常与政府密切联系。[6]AdamSimy认为,公共事务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事务:第一是保护社会不被其他独立的社会压迫;第二是尽量地保护社会中的个人,让其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犯或迫害,即要设立考证的司法机关;第三是修建和维护部份公用事业和部份公共设施”。在他看来,政府对某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必不可少。[7](供给主体)1.2.2.2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方面的研究西方国家在公共产品实践方面重点强调村民所需,农民的想法是供给方向的准确性的重要标准。Tufter对该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物品支出、价格变动和需求弹性两个方面。1.3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以现状出发,接着发现问题,继而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也以石家寨村为个例也反映当下我国部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此外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研,文献及定量分析为辅从而为文章论点提供更多实证。1.3.1研究思路本文将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沿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以石家寨村为线索,论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第一章节在分析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说明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和分类。第二章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论述我国当前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第三章节将以问卷调查的主要研究方法,阐述石家寨村具体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第四章节将根据所调研的实际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五章节在分析研究对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第六章节将说明从石家寨村这个个例上所获得的启示。1.3.2研究方法1.3.2.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事前制作好问卷,继而通过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请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自填式或代填式的调查。本文针对石家寨村制作出调查问卷,以石家寨村的村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石家寨村民对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观感受,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率90%以上。1.3.2.2文献研究法本人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知网、万方等各种方式,对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搜寻出一些本文所需要的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村委会的具体内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必要的实证依据。1.3.2.3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目特点、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收回问卷的统计以及通过政府网站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比,为充分验证该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提供客观依据。第2章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经历了新中国初期农民的自我供给,然后由生产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