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2014 高中语文 3-3-1 拿来主义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 3主题导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直被视为金科玉律,在韩愈的《师说》中倡导人从师的必要及标准,成为后世的箴规。有人把“外资引进”看成是“财富出卖”,把“劳务输出”看成是“华工输出”,把“特区”看成“租界”。事实总要承认的:一些高深的技术和亟待解决的企业管理问题,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同步改革的措施,这种种的“道”都需要以先进的外国为“师”。辩证法说: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要发展就必须立足于自己,学习国外。可偏偏有的人抱着“中国乃泱泱大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的思想,把向“外”学、向“洋”学,斥为“崇洋”,贬为“媚外”。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如当时清政府那样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才是高明之举;在他们看来,外国在使用发电机,而我们还在独辟蹊径地研究着磁感应现象,那才是骨气;在他们看来,只有单枪匹马,在浩如烟海的科学海洋里毫无根据、毫无目标地摸索,才是中国人的本性……可是,电灯、自行车、洋枪、洋炮都是外国人先创造的,古代的中国人还是早早地学会了。看来,拒人于千里之外,并非是所有中国人的意愿。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中国人的传统。那些庸论、观点全都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当然,我们提倡放出眼光,向“外”学“道”时,要强调分清楚“鱼翅”“鸦片”及其他。“从师学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糟粕,但这决不能成为我们滞学于“师”的理由,我们应该从历史、现实中汲取正反的经验。那么,精华与糟粕是可以分辨的。就像不可能为了防噎而不吃饭、为了防跌而不走路一样,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们“从师学道”。后之视今,一如今之视昔。我们嘲笑古人耻学于师,也不能让后人笑我们重蹈古人的覆辙。第 1 课时 拿 来 主 义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自诩( ) 残羹冷炙( )脑髓( ) 譬如( )孱头( ) 蹩进( )冠冕( ) 茅厕( ) 国粹( ) 玄虚( )答案:诩x ǔ,炙zh ì,髓su ǐ,譬p ì,孱c à n,蹩bi é,冕mi ǎ n,厕c è,粹cu ì,玄xu á n。2.辨音冠冕( ) 孱头( ) 大度( )冠军( ) 孱弱( ) 揣度( )答案:ɡ u ā n,ɡ u à n;c à n,ch á n;d ù,du ó。3.辨形脍( )人口(zh ì) ( )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