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3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政治: 奴隶 制 → 封建 制1、背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 井田 制 → 封建土地 私有 制文化:“学在 官府 ”→ 私学 兴起,“学在 民间 ”2、形成:代表不同阶层的学术派别,纷纷提出不同 主张 ,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二)诸子百家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派别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儒家孔子思想:核心是 仁 ——仁者爱人;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政治:为政以 德 ,爱惜民力(民本思想),反对 苛政 和任意 刑杀 教育:首创 私 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儒家创始人尊为“至圣”孟子施“ 仁 政”;“ 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性本 善 ”(人性论)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荀子以 德 服人;“ 君舟民水 ”(民本思想);“性本 恶 ”(人性论)道家老子世界的本原是“ 道 ”;“ 无为 而治”;万物不停运动,祸福依存、转化道家创始人庄子世间万物都是 相对 的法家韩非子以 法 治国,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制度(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 思想 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1、董仲舒创立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和抑制 暴政 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 君权 ,维护统治 秩序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 儒学家 参与国家大政,以 儒学 为选才授官标准 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设博士为教官传播五经 下令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开始在 民间 处于独尊地位2、汉武帝实行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思想并处于独尊地位二、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标要求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宋明理学1、主要派别及其主张和影响:派别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地位和影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