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 5 单元 单元总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知识结构单元探究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特点?(1)各有侧重点:① 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行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② 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③ 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2)各自实践方式和结果:① 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且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② 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未改变。③ 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促使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1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仿效立宪到主张共和。(4)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了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是量变,又是质的飞跃。(5)与历史阶段特征有关:探索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如地主 阶级抵抗派、义和团的救国方案等。(6)探索具有曲折性: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具有曲折性。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3.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彻底批判儒家思想。而如今却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出现全球祭孔,如何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新文化运动开展之时,北洋军阀正推行“尊孔复古”,为袁世凯复辟提供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发起人认为儒家代表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需要彻底批判,这在当时是有其历史依据的。但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诚信”、“德治”等思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