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宋元(教案)考点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集权的加强【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北宋的建立和 分裂局面的结束; 中央集权的强化;科举制度的发展。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理解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北宋的建立:条件:周世宗改革奠定了基础;人们厌战,人心所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时间: 事件: 都城:面临任务:①结束分裂割据; ②加强中央集权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历史教训——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社会现实——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尚未统一;个人经历——赵匡胤本人就是黄袍加身,为防止兵变。2、目的: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巩固统治,防止兵变重演,加强中央集权。3、措施:⑴集中军权① 收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削减节度使实权。② 分兵权:三分禁军统领权,枢密院管调兵权,与将帅互相牵制;更戍法分离将兵,防止武将专权。③ 根据“内外牵制,强干弱枝”的原则,选地方精壮之士入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地方。【名师点拨】 “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是指禁军的部署(建置)政策。禁军约半数驻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数戍守边境及内地若干重镇。前者是重防民而虚边防;后者是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主要是防割据。⑵ 集中行政权① 中央: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相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② 地方: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知州、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⑶ 集中财权: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小部分留地方,其余送中央。⑷ 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核。※问题探究 1 北宋强化事权有何利弊影响?⑴ 利 :铲 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⑵ 弊 :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 财政困难。三、科举制度的发展1、措施 ①严格程序: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最后录取由皇帝直接掌握。②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③ 增加名额:太宗在位 20 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问题探究 2 宋代科举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 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