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三地理复习:第三节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2)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 题。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 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 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 69 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 20 页)[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 1500米,乙地海拔为 500 米。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 米。[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1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二、等高线地形图: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 21 页“做一做”中的图)[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