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地理 3.3 文化景观与环境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 1 德育目标 1.通过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正确认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能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危害人类自身。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发扬家乡文化,积极建设家乡。教学重点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 文化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及改造后对当地环境的长远影响。教学方法 1.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观点,理解文化与自然以及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各种文化景观形成的前提。 2.联系我们已学过的人地关系知识以及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合理地促进人地关系的良性发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两节我们分别学习了“文化景观的构成”“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了解了文化、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其分类等基本内容,明确了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从人类活动的视角理解了文化景观的特性及其意义,本节课我们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深化,重点学习“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与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两方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3.3 文化景观与环境 一、文化与自然环境 在本单元的第l节中,我们学习了文化的概念和文化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意识来源于物质,物质文化来源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精神文化又是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化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①地理环境的特征,②人类利用环境的特征。本节我们再从较深层次来理解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一部分内容,结合在第1节中所学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文化与自然的关系。 (播放景观图片:包括资源开采、工农业生产、旅游等) 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较之地球内部和宇宙环境来说,地表自然环境与我们更贴近。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其实,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伴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发展,但是人类又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动物,人类在自我进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 A.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活动的场所或空间(板书) 自然环境是指处于原始性状、未受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