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2)了解 OSI 模型的基本知识 (3)了解 TCP/IP 协议的基本知识,简单分析 TCP/IP 协议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2、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将技术原理与日常生活经验的类比,感受科学技术思想。 (2)通过“国际标准与事实标准”的学习(增加介绍 CISCO 公司的事实“交换标准”),感受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问题。 重点难点: 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课程标准: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2)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学生分析: (1)学生对于网络应用比较熟悉,大多数学生都能列举多种网络应用。但对于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了解。 (2)作为选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生,他们对于网络原理是想了解、想掌握的。 教材分析: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本教材在充分考虑与尊重学生现实水平的基础上,贴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上的准确把握。对“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这一节教学内容,教材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出发,将网络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并作简短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 (1)从网上下载信息,那些信息是如何传输到你的电脑上的? (2)在网上发一份电子邮件,邮件是怎样传到异地朋友那里的? 网络内部、网络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数据的传输。这些数据是如何传输的呢? 2、引入课题: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一:数据传输过程与 OSI 模型 3、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种媒体,引导学生讨论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思想。 4、小组讨论:教师适时总结,以使学生意识和感悟到“分层”和“共同约定”思想的重要性。 5、学生自学与讨论:(1)学生根据教材中的 OSI 模型图和 PPT 文件中“完整的 OSI 数据传递与流动过程”图,认识、体会数据传递过程。 (2)思考探讨: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有什么好处? 教学内容二:TCP/IP 协议与事实标准 6、 教师讲解:老师演示讲解 TCP/IP 协议与 OSI 模型的对比,讲解国际标准与事实标准。 教学评价: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该步骤可省略。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