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根据现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 知识目标:① 根据信息技术基本概念,整体把握课程内容。② 掌握信息技术五次革命的主要标志,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客观认识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③ 联系实际切实领会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2、 能力目标:①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总结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② 培养学生的有理有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 情感目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形象的实例和图片等教学载体,揭示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具大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概括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特点,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问题是“主线”的教学思路。四、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 在课程的开始,向学生展示两则真实的资料:资料一:1997 年 3 月,一名 20 岁的芬兰女大学生被反锁在学校密不透风的计算机机房内,面临逐步窒息的危险,她立刻登陆互联网网络聊天室,发出求救信息,最终成功得救。资料二:2002 年10月 6 日,一艘载有 128 名中国乘客的越南游船偏离航道触礁,沉船随时可能发生,船上既没有任何救生措施,也无法与外界联系。就在这一紧急关头,一名乘客发现自己的国际漫游手机有微弱的信号,他立刻通过这部手机与外界联系,最终 128 名乘客成功获救。通过以上资料,说明了信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2、 什么是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突出说明两点:①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是信息处理的一个基本流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个宏观的把握。②本书内容就是按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本教材的整体认识。3、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但是在人之初,信息技术是非常困乏的。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这一点。我们先来做一个“我来比划,你来猜”的小游戏。从而引出第一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