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处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得信息技术教学面临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小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学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是小学信息技术课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自己的从教经历,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所表现出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一、学生爱玩游戏,教师就要“灵活”运用游戏。班主任老师经常和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说,学生们现在最高兴上的课就是体育和信息技术课,至于原因,不言而喻,就是上课可以“玩”。体育课的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那信息技术课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观察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的信息技术教师多采用“堵”的方式,发现学生玩什么游戏,就明令禁止,违反规定就处罚。这样做,初期还能够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们就和教师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教师和学生完全站在了对立面上。最后,教师只有使出“杀手锏”—断掉网线!学生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愤恨,便想着法跟教师作对,课堂教学陷入了“沼泽”之中。我苦苦思索,难道在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目标之间,就没有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所扮演的角色中,就提到了“引导者”。古代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治理水灾重在“导”而非“堵”,教学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教师就应该做一名当代的“大禹”。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学实践就有的“指南针”。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寓教于乐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以熟悉微机的硬件为主,尤其是鼠标和键盘的熟练应用。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于是,笔者便会同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起,从各种小游戏中筛选了多款适合低年级儿童理解,并能够提高键盘、鼠标运用能力的游戏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现在,学生使用的游戏有:打飞碟、智力拼图、警匪追逐和聪明的青蛙。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到教学当中,不知不觉当中便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和移动、拖动等操作,再结合正确的指法指导,学生便很快地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同时,还养成了爱观察、勤动脑的好习惯。2、.赏罚分明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学生对于各种常有软件的熟悉和网络信息的快速搜集。这时,再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学,难度是很大的。而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也与日俱增,随着对微机的熟悉,他们对教师的“侦查”手段也非常了解,这就导致游戏由“地上工作”转为“地下工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便采用“任务驱动”和“成果奖励”的措施鼓励学生学习。首先,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多个学习任务,上课前通过教学软件发给每个学生,教师说明要求,学生进行探索。然后,对于学习任务完成好的同学,教师进行奖励,允许其玩游戏(游戏的内容要经过教师的审核),任务完成不好的同学可以寻求帮助。通过这种激励措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地下工作”又转为了“地上工作”。当然,也有违规的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就要享受“待遇”。对于这些“不法分子”,就进行惩罚,取消他们本节课玩游戏的权利。3、.以赛代练小学生有很强的攀比心理,所以,在教学中不时的开展游戏竞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竞赛,学生对于竞赛用的游戏软件会十分重视,对于怎样掌握快速处理软件的技巧,学生们都在下课时进行交流。这在无形中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对有用的游戏软件兴趣大增。教师再通过即时的评价、奖励,学生们便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竞赛当中,乐此不疲了。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就要“灵活”扩展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呈递增趋势。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以下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