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已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模式改变着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供了诸多方便和可能。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作为新课改前沿阵地的教师,应积极吸收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的科研成果,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让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那么,怎么才能让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备课及上课中真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呢?一、利用网络资源,能更快地帮助教师的完善教育教学的信息储备,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㈠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备课是一种生成性备课。这种生成性备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包括课前的教案预设——课中的教学调控——课后的教学反思。这种生成性备课优越性在于:避免了传统备课丝丝相扣,步步紧连,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的弊端;纠正了传统备课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商轻情商,重被动接受轻主动探究的做法。尤其在备学生上,要注重引导,启迪,怎样提问,怎样激趣,怎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怎样让学生学会思考。由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所以,课前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课前的课件也只能是据需要而用。因此教师的备课要相机调控。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备课是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备课。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专业成长的落脚点表现在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上,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在教师的备课质量上。所以,新课标下的备课应提倡电子备课。电子备课,把教师从繁重的手写备课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也为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用网络查阅资料,多看看别人的授课教案与学案,甚至要多从电脑上看看专家的授课视频等,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教案,形成自己的课件。而且,这种备课方式,还可实现教师互动,拓展思考空间。可以将校内外教师相互连接,间接的、直接的实现相互对话。可以说实行网络电子备课后,坐在电脑前参考他人教案设计的同时,就是在与多个人进行间接的对话交流。尤其在集体备课时,多多交流备课上课心得,交流课件制作运用技巧,交流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利弊。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符合自己的个性化的交互性强的课件,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有针性地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此外,利用学校“数字平台”进行电子备课,更有助于备课组或同行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规范的电子备课,可以促成教师间的精诚合作、更新观念、互相学习和借鉴,更可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师,使教书育人工作迈向规范化、网络化、科学化、现代化,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教学实践来讲,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优点如下:㈠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媒体课件中插进的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播放时也会创设相应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更易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例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首曲《好汉歌》导入。让学生置身情景之中,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充分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多媒体课件运用得好,对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用课件展示维纳斯不同侧面的照片以及断臂维纳斯和另一尊完整维纳斯的对照图片,由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