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上调扶贫标准 贫困人口可能重返上亿 按照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未来 5 年,中国的扶贫标准还要上调。受此影响,一些中西部省份的贫困人口总数将比去年大幅增加,贫困发生率也有可能大幅提升。为此本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顾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 全球减贫成就七成来自中国 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过去 25 年,全球减贫事业成就的 70%左右来自中国。如果不包括中国,则全球的贫困人口实际增加了 5800 万人。 作为中国政府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林嘉騋自豪地说,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1978 年开始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为缓解农村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86 年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2002 年以来,中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过去 5 年,全国贫困人口从 6431 万减少到 2688 万,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3273 元,年均增长 10.28%,国家采取了整村推进、扶持产业化经营、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搬迁、连片开发、对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进行集中攻坚等措施。 标准提高可致贫困人口达 1 亿 林嘉騋说,今年贫困标准有可能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 1500 元,比 2008 年、2009 年1196 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 25%,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再回到 9000 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另外还要考虑受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未来 10 年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返贫压力仍然较大。 尽管 2011 年的扶贫新标准大幅上升,但和国际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甚至仍低于印度。印度的扶贫标准大致是接近人均每天消费 1.2 美元的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而中国 2008 年、2009 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只相当于每天 0.89 美元的水平。 林嘉騋强调,中国提高扶贫标准,是要让贫困人口过得更好,而不是解决简单的衣食问题。 今后 1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林嘉騋透露,未来 10 年,中国政府将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首要任务,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力争到 2015 年,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此外还将对包括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在内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规划,集中投入。今年开始,通过启动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治理试点,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