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同重点二、前课准备1.先利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前 6 课的主干内容理一理,弄清本课、本框在全册书中的地位。2.利用 5 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 p54—57,完成【生本对话 A】、【生本对话 B】。3.选取【生生对话 A】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三、教学过程(一)生本对话【生本对话 A】【生本对话 B】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_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2、联系的普遍性( 1 ) 世 界 上 一 切 事 物 都 与 周 围 其 他 事 物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整体。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_____________为转移。思考:为什么联系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判断(1)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中。 ( )判断(2) :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 )(2)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等。(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 的。总之,要一切以 、 和 为转移。判断(3)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二)生生对话【生生对话 A】【方法说明】对话一:辨析:世界上任何事都在联系中,因此任意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着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但是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虽然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无条件的,而是由条件的。所以,两个事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