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2.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4.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重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难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基础·初探]一、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2.公有制的内容(1)国有经济① 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② 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2)集体经济① 形式: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② 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作用: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体现①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增强措施: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2)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3)混合所有制经济① 组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② 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③ 作用: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3)原因① 依据: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 意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要求①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