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学习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课前预习】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党的 18 大对全面建成效率社会的目标提倡了哪些新要求?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什么?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P.87-883、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问题导入】感受我们綦城和家庭生活近十年的八大变化:鼓起来的钱袋子;滚起来的车轮子;高起来的大房子;精起来的米粒子;长起来的老头子;靓起来的綦妹子;快起来的手拇指;热起来的钞票子…… 试问:1、引起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这些变化表明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什么水平?3、这一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课堂探究】探究一:近年全国各省及各国 GDP 数据总量比较。2008 年2009 年广 州29863 亿元39081 亿元西 藏326 亿元437 亿元中 国4.6 万亿美元4.9 万亿美元美 国14.33 万亿美元14.25 万亿美元1)通过横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通过纵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论: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的总体小康。探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追求 GDP 的大幅增长。探究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问题:根据纲要,谈谈国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突出谈谈每一新要求的新特点。)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人均 GDP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协调互动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3、5 体现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分配机制更健全。)——2 体现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