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2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2.结合实例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点)3.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涵、必要性及其要求。(难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温馨提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人民群众(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试判断:人民群众的构成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 错误。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请思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提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探究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议题:“职业农民”——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减少,部分地区出现农业“用工荒”,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