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篇)、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i)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d)莫能出其理。冲曰:“置(i)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i),称物以载(a)之,则校(a)可知矣(丫)。”太祖悦,即施(T)行焉(a)o【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望梅止渴魏武行役(i),失汲(i)道,军皆(e)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d)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一一冯梦龙《古今谭概》【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拔苗助长宋人有闵(丫)其苗之不长(a)而揠(a)之者,芒 a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T)!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u 而往视之,苗则槁(d)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d)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 u 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方)掩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