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锂电池行业 VOCs 废气治理方法的选择锂电池是由锂金属或者锂合金为正/负电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使用期限长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脑等便携式通讯设备,此外随着锂电技术的进展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卫星、航天飞机中。随着锂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的锂电池制造企业也是越建越多,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和出口国,中国生产制造的锂电池份额已经占到全球的 70 %以上。锂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不可避开的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之前对锂电池行业可能产生废气的环节认识不够清楚和相关政策法规等要求不甚严格导致锂电池行业的废气处理尤其是 VOCs 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由于我国锂电池行业现有和在建的工厂众多其 VOCs 废气治理问题不容忽视。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介绍一下相关的锂电行业 VOCs 废气治理的方法和案例。1 锂电池废气的特点和相关治理要求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一、极板工程——搅拌制浆涂布烘烤、辊压分切、激光模切分条;二、组装工程——卷绕、JR 预热短路测试、配对、焊接、真空干燥;三、化成工程——注液、高温静置、化成、焊接、电芯充放电、老化测试、覆膜。其中极板工程中搅拌制浆和涂布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 NMP 废气,该部分废气的浓度相对高、风量大、溶剂组分单一回收再利用价值较高,通常是采纳转轮回收+深度处理或者吸收塔回收+精馏+深度处理的处理工艺,这一部分的废气治理技术比较成熟。当中的难点在于组装过程和化成过程当中注液和真空干燥产生的 VOCs 废气,该部分的废气风量相对小、浓度波动大而且含有焦油,这一部分废气之前不是未被识别就是采纳活性炭或者碱洗等简易的处理工艺,不仅维护操作琐碎琐碎繁杂而且容易排放超标。烘干和注液废气的来源主要就是电解液,电解液是由电解质盐和稀释剂组成,为无色液体,其中主要组分为六氟磷酸锂(10 %~30 %)、碳酸乙烯酯(0 %~30 %)、碳酸二甲酯(0 %~30 %)、乙基碳酸甲酯(0 %~30 %),其中六氟磷酸锂容易发生水解产生氢氟酸,此外由于前端生产工艺中使用了 NMP 后端废气中也含有少量的 NMP。烘干和注液废气的主要成分见下表:根据宁德某锂电池工厂的实测数据,烘干和注液废气的排放浓度在 100~500 mg/m3,且随着不同生产过程波动早晚浓度低中午偏高。目前锂电池行业废气排放标准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2025-0513)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