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比赛参赛课程教案(范本一)主讲人:XX老师职称:助理教授所在单位:XX学院参赛主题语法是“生成”的还是“合成”的?教学主要目标【知识层面】1、回顾此前《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课上所学的语法知识;2、更新补强当下主流语言学派的核心理论知识,如:普遍语法、个别语法、句法自治、认知能力、概念结构、范畴化等;【认识层面】1、通过跨语言、跨学科的多样化视角,加深对于语法本质的理解;2、重新认识语法与大脑、语法与认知、语法与文化的复杂互动关系;【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在学习先进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独立的追问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什么是“普遍语法”?什么是“句法自治”?重点二:什么是“认知能力”?什么是“概念结构”?难点一:如何看待“句法自治”的诸多证据?难点二:句法真的能够“自治”吗?如何理解语法结构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针对重点一:通过打比方、举实例的方法,对生成语法学的核心概念进行通俗化的表述;推荐相关经典文献让学生自行阅读,存在的问题留待下一堂课专门讨论。针对重点二:从个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解释“认知”和“感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方法知”的区别,然后援引认知科学领域的定义,讨论这一抽象定义在语言学理论中的具体化。针对难点一:首先肯定“句法自治”作为一种革新理论的合理性和启发性,尤其是要强调生成语法理论作为一套问题发现程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是,生成语法学现有的证据并不能必然地论证“句法自治”的观点;此外,“句法自治”的理论观点内部缺乏自洽性,难以完满地解释语法结构的形成机制;针对难点二:一方面,以具体实例演示人类认知经验对语言结构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句法形式对人类认知经验的塑造,阐明语言结构对认知能力的反作用;采用主要教学手段【讲授法】由于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的差异,选课学生的语法学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老师讲授为主。1、注重理论推进的层次性,遵循“现象分析-矛盾推导-成因解释-理论升华”的讲解策略;2、注重实例选取的典型性和趣味性,以贴近大众生活的语言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互动法】1、设置适当的提问环节,其中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如:开场设置悬念,课中点名答问、自由答问;2、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对不同观点进行论辩;课堂主要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导入主题从印度“狼孩”的案例以及二语习得关键期的规律,引出生成语法关于“普遍语法”“语言天赋”和“句法自治”的理论观点。2分钟展开阐述4分钟1、介绍“普遍语法”观点的源起、发展及影响,重点评析生成语法学中对于“语言天赋”和“句法自治”的论述和证明;2、请同学评判“语言天赋说”“句法自治说”相关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老师对同学的见解进行点评,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指出尚存的问题和局限。深入研讨1、语言能力并非“天赋”“语言天赋说”的现有证据缺乏逻辑实证的效力,来自儿童语言习得以及语言历时发展的证据,都不支持“天赋说”。2、句法部门难以“自治”乔氏的生成语法把句法视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语义没有关系。这样的观点受到了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强力挑战。各种语言当中的诸多语言现象显示,句法形式与概念结构关系密切(例如:人类对空间位置的认知经验深刻影响了语言形式的排列顺序)。8分钟巩固加深认知语言学以及认知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而是多种基本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语法结构本质上是一种概念结构,语义和语法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语法结构是由基本的词项和构式组合互动而成的;语法结构是单层的,并不存在隐性层面,不同的结构之间具有不同的语义值,并不存在转换关系;4分钟总结提高在当代语言学的价值体系中,建立理论模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工作,国外2分钟学界(尤其是形式语言学)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汉语学界在理论意识方面的相对薄弱,正是造成汉语语法研究难以融入世界语言学主流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我们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