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复习课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 能力目标: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难点]:1.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知识系统。2. 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以图带问请大家阅读这幅图,并思考老师的问题。师:同学们,请看上图,你认为我们今天会复习有关什么内容的知识?生:统计师:翻开数学书,找到统计的单元,看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统计的什么内容? 师:这幅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统计图里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小组讨论。生:统计的内容是某地区 1994-2003 年沙尘天气情况,横轴表示出现沙尘天气的年份,纵轴表示出现沙尘天气的天数。师:在纵轴表示的天数中,一格表示数量几?生:2 天。师:半格就是数量?生:1 天。师:你从图中都知道哪些信息?读这些数据信息时你要注意什么?生:1994 年出现沙尘天气天气有 14 天。1995 年出现沙尘天气天气有 6 天。生:1996 年出现沙尘天气天气有 13 天,注意 96 年条形比 12 天只多半格,所以表示的天数是 13 天。师:全班在书本第 113 页标一标,并像刚才一样说一说得到的信息是什么。生:沙尘天气是一种恶劣的天气灾害,出现沙尘天气的原因是人类大量砍伐树林,导致森林环境被破坏,沙石松脱。师:现在观察统计图的数据,各组数据的多少?我们分析原因?再观察整组数据的变化,从(多至少,又从少变多)你有什么感想?生:森林破坏非常严重,我们要学会保护森林,多植树,保护环境。小结:对统计图谈感想或者做出决定时,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多少进行分析,也可以从一组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师:算出这个地区 10 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求什么?(平均数)需要哪些数据?生:总数,还需要总的份数,求平均数要用(除法)。所以总数除以总份数等于平均数。生:14+16+13+10+8+2+4+6+18+20)/10=11.1≈11 天。师:在统计图中能找到平均数的 11 天吗?生:不能。生:也就是平均数不是针对某一年的沙尘天气,而是针对(十年)的沙尘天数,所以我们说平均数不是说某一个数据,而是(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小结:求平均数要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