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一、杨氏干涉实验┄┄┄┄┄┄┄┄①1.物理史实 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 杨 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开始让人们认识到光的波动性。2.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平行的完全相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3)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4)现象解释:两狭缝相当于两个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源,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削弱,出现暗条纹。[注意]双缝干涉时得到的明、暗条纹与机械波干涉时得到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规律是相同的,要判断亮条纹和暗条纹只要看这一点到两个狭缝的距离差与波长的关系即可。①[判一判]1.若用白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2.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3.当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零时,出现暗条纹(×)4.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二、光产生干涉的条件┄┄┄┄┄┄┄┄②1.干涉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三条件缺一不可。2.相干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产生干涉的两个光源。[说明]一般情况下很难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原因是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一般不同,即使是同一光源,它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也不一定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位差。故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②[选一选]从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照射到同一点时看不到干涉条纹,是因为( )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周围环境的光太强C.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D.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解析:选 D 两只手电筒属于两个各自独立发光的光源,根据物体的发光机理,二者发出的光是非相干光,因此它们照射到同一点时不发生干涉,因此无干涉条纹, A、B、C错误,D 正确。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2.单缝屏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屏。托马斯·杨当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