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八年级(上)科学《学与练》学业考试单元检测(十六)期末测试卷温馨提示:g=10N/kg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古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寓意丰富。从科学角度解读,“东到海”与“复西归”可以认为是()A.水的径流与水汽输送的过程B.水资源利用和保护C.降水与蒸发的过程D.水土流失与大气污染2.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B、四季如春C、暴风骤雨D、阴转多云3.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化成了水。瓶内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4.2008年5月1日,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伊洛瓦底省的海基岛附近登陆,接着横扫缅甸三角洲地区,据缅甸国家电台6日报道,强热带风暴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2464人。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下列不属于灾害性天气的是()A、台风B、寒潮C、小雨D、洪水5.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A.pA>pBB.pA<pBC.pA=pBD.无法判断6.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7.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下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a-溶解度,b-溶质质量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D.a-溶解度,b-溶剂质量8.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后,不会分层的是……………………()A.生理盐水B.牛奶C.肥皂D.豆浆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10.如图所示,用铅笔芯做成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左端的铜环可以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当铜环从A向B端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和小灯泡亮暗的变化情况是()A.V示数变小,灯变亮B.V示数变大,灯变亮C.V示数变小,灯变暗D.V示数变大,灯变暗11.在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救援过程中,当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取食行为D.防御行为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物理量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物理量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物理量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物理量13.饭后血糖浓度暂时高,不久就恢复正常水平,这是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素D.生长激素14.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该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A.灯泡L2短路B.灯泡L2断路C.灯泡L1断路D.两个灯泡都断路16.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