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再出发,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吴锦寒假期间,阅读了《依“教育所是”而行,达“自然而然”之境》一文,理论性很强,虽然有些地方我还没有真正的理解领会其内涵,但有一点我很明白:育人价值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叶澜教授说: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育人价值:(一)基于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理念,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1、满足学生通过文字,认识世界,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和拓展精神的成长需求。在面广量大的语言文字的阅读体悟中,在语言的交际表达,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中,获得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实现自我特有的路径和视角,获得发现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和思维转换的策略和经历,丰富情感,提高言语智慧,最终获得宽广的精神视野和较高的精神品位。2、打造中国儿童的汉语根基、精神根基和文化根基。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感悟汉语的美和汉字的魅力;积累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知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语言智慧,提高与其他语言、其他文化进行主动对话的意识和能力3、形成儿童的言语个性和风格,发展以言语为核心的独特的精神世界,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载体是各种教材文本,教学要借助文本展开。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解读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1、要整体辨析课文类型,包括文体类型、主题类型、国别类型等。2、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观和情感内涵。有的文本情感粗犷奔放,有的情感细腻哀婉,都会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形成、丰富和完善产生作用。3、把握写作特点。主要侧重于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的特征:包括该文本的语言风格、语言技巧等。4、开放文本中对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训练点。即文本在哪方面有助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创造性复述、概要性复述、质疑答疑能力、朗读默读、感悟能力……)二、从教学方法与工具的角度:教师应具有育人价值的意识和敏感,应不断地追问: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工具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有何帮助和价值?如何改进?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当教师在不断的追问、质疑和调整教学方法中,将育人价值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视角和思考方式。解读不同教学方法在育人价值上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共同点、衔接点、差异点和提升点,在综合渗透中发挥不同的育人价值,避免方法单一化。在学科活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目标设计,还是过程设计,都要强调活动的内容和参与学生的年级特征,具体发掘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发掘学科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不同学科活动的联系的区别。其次要注意同一一活动在不同年级段的衔接和推进。如:“我爱学唐诗”的活动,其育人价值在哪里?与“我眼中的宋词”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在五年级与六年级在要求和方式上的有哪些不同?立足儿童立场,让教育贴近儿童,让学校文化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以生命照亮生命,用生命润泽生命,在生命关怀中实现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