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_第1页
1/3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_第2页
2/3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_第3页
3/3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来源: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等。△ 生产性粉尘分类:无机性粉尘(矿、金属)、有机性粉尘(植物、人工合成)、混合性粉尘。△ 直径小于 5μm 的粉尘对机体危害大,易于达到呼吸器官深部。△ 荷电性与作业环境温度湿度有关,荷电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 可爆炸粉尘最小浓度:煤尘 30~40g/m3、淀粉、铝、硫磺 7 g/m3、糖 10.3 g/m3△ 生产性粉尘治理:改革工艺、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生产性毒物△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密闭空间急性中毒环境:可燃气体超过爆炸下限 10%,爆炸粉尘浓度超过爆炸下限 30%,氧含量低于 18%或超过 22%,有害物质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有害浓度超过立即危险生命或健康浓度。△ 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纳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是从根本上解决的首选办法。△ 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1、密闭通风排毒2、局部排气罩(密闭罩 开口罩 通风橱)3、排出气体的净化4、个体防护△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 生产性噪声: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辐射:电离辐射量子能量达 12eV,小于则属于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微波)2、红外线辐射(眼睛皮肤)3、紫外线辐射(皮炎 弥漫性红斑 电光性眼疾 雪盲症)4、激光(烧伤皮肤)△ 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内照射防护基本方法: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指标:粉尘中游历二氧化硅含量、人工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该标准将具备人体致癌性的石棉尘列入游离二氧化硅大于 70%一类。△ 高温作业是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25 度的作业,高温作业Ⅳ级热强度最大。△ 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 2KW/M2 的高温作业,应在分级表再提高一个等级,不超过Ⅳ级。△ 采样点数目确定:1~3 台机器设 1 个采样点,4~10 台设 2 点以上,10 台以上至少 3 点,流动作业每 10m 设置 1 点,仪表控制室和作业人员休息室至少设置 1 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