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突破定势创新思维教学背景: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种心理定势很容易使思维僵化,阻碍和扼杀了我们自己潜在的才能。这节课我们就来打破这种常规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认知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训练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情感目标:突破自我界限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教学难点:突破自我界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游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好!在开始上课之前呢,老师要考考你们。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师:同学们,你们想到吗?生:想到了,(做剪刀的手势)。可以这样来向售货员表达需要买剪刀。师:恩,很好,这个办法也可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其实大家刚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被开头的例子所引导,看到聋哑人作锤钉状来表达要买锤子,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这种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所以当问到盲人要剪刀的时候,也立刻想到用手势来表达。然而,问题提出是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盲人是可以用语言就能表达他想要买的东西,而这种办法是比做手势是更直接和明确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用手势来表达呢,这是因为受到之前解决办法的影响,产生了思维的定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思维定势的案例:一位公安局长在开会,局长的儿子跑过来跟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在打架了”,这位局长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回家了,问:这件事有可能发生吗,为什么?(大多数同学会说不可能,因为会习惯性地认为公安局长是男人然而当公安局长是女人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二、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含义:思维定势就是人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能迅速帮助我们解决常见的问题,提高效率。例如:同学们做同一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