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驱散尘肺病的阴霾今日,当人们关注 PM2.5 等空气污染问题时,我们将视线更多投向因缺乏劳动保护导致的尘肺病人这一特别群体。假如问谁的呼吸最困难,尘肺病病患首当其冲。日前,《半月谈》也把目光聚焦在尘肺病病患身上。有不少农民工在矿山工作,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护,很多人染上了尘肺病。近期有记者在鄂、陕两地秦巴山区采访时发现,为了治疗尘肺病,许多家庭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背上了不少债务,几乎陷入绝境。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病患的诊疗、康复等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同时病患还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假如用人单位依法为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则可以由用人单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工伤后,病患将享受工伤待遇。可见,假如一切都处于法律所规定的应然状态,尘肺病病患确实能够实现病有所医。然而,要达到这种应然状态,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个是病患要经有资质的医院诊断为职业病;第二个是用人单位承认劳动关系或者病患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三是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或者在未缴纳相关保险时,有能力支付相关费用。要做职业病诊断必须提供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但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主要由用人单位掌握,无用人单位提供或用人单位不配合,病患将无法有效地维权。而作为尘肺病高发的农民工群体时常难以证明劳动关系,这似乎成了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也使得维权进入了死胡同。由此造成了尘肺病病患维权异常困难,甚至很多时候,即便法院判决了用人单位败诉,用人单位也早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判决成了一张白条。同时,在全国范围以内,绝大部分地方都未将尘肺病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使病患失去了最后的保障。让人民病有所医,“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实现幸福中国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于无法确认劳动关系、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工伤赔偿的尘肺病农民工病患,国家有必要提供医疗、生活救助,将尘肺病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统筹范围以内按比例报销,减轻病患经济负担,降低其看病的“高门槛”。还须指出的是,任何事后救济都难以弥补给员工造成的损害。加强劳动保护,预防工伤事故、实现法律的应然状态、让法律更公平便捷地运转才是预防尘肺病发生、消除尘肺病维权难的根本之道。首先,要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必须转变进展方式,各地应对污染企业设立红线,对之零容忍,只有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才能根治因环境带来的职业病。其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