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路照明设计中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照明设计中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1/2
道路照明设计中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2/2
道路照明设计中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 前言2025 年 8 月,由建设部城建司主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讨论所对全国 20 个省份的 120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照明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其中,城市照明建设投资中平均每个城市的道路照明建设从 1998 年的 556.11 万元进展到 2025 年的 1583.20 万元。同时,随着全国各城市景观照明的快速进展,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建筑类照明的份额随之增加,但是道路照明的投资比例始终占到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可以看出道路照明是城市照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城市的道路照明为驾驶员提供交通安全性与导向性,同时为步行者制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而交通安全性是道路照明的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通过对驾驶者的视觉特性的讨论,分析对道路照明交通安全性的影响。2 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探讨2.1 夜间视力的变化2.1.1 室外照度变化的影响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驾驶车辆,其中 80%~90%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所以驾驶员的视觉机能对行车交通的安全影响最大,而夜间的视觉特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统计,日落后 30min 室外照度下降到 100lx,再过 20min 降至 1lx,在完全黑暗的夜晚,视力只能达到白天的3%~5%。2.1.2 车速变化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人眼视界的视角为 200 度,对在左右 100 度范围以内的物体人眼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位置,但实践证明人眼分辨颜色的区域只有 70 度。随着速度的增加,眼睛的视界会越来越窄,就像通过管子看东西一样,近处和两侧的东西看不见,仅能看到较远处的东西,这就是“运动效应”。这种效应大约在 40km/h 开始出现,75km/h 时视界为 130 度;在100km/h 时视界只有 80 度。然而,大量不安全因素有可能来自路旁的运动物体,例如行人、动物等,它们有可能进入行车路径,驾驶员必须要提前看到它们,并识别它们的行进方向。因此,道路照明设计中必须考虑道路周边的照明,使得人眼的周边视网膜起到作用,及时发现运动物体。此外,随着速度的变化,人的视力也发生变化,见表 1。2.2 颜色的视认性人眼视网膜的锥体细胞负责观察物体的细节和分辨颜色。锥体细胞具备在微光下察觉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功能,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据实验,夜间使用近光灯照明时,白、黄色标识最易辨认,绿、红色次之,蓝色最不易辨认;使用远光灯照明时,红、白、黄色标识最易辨认,绿色次之,蓝色最不易辨认。可以看出,进行道路导向性照明时,应该以此为据进行设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路照明设计中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