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漫谈重阳 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传承尊老敬老的美德,共度佳节。XX 为大家整理了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漫谈重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至重阳,秋深霜浓、天高气爽。 在这秋之末章之际,唯有秋菊盈园,恰是那“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赏菊由来已久。食糕香甜入喉。饮酒回味绵长。 这些重阳节的风俗、饮食又是怎样地演变与传承至今呢?金秋气爽,菊英竞华。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福客民俗网记者采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张朝敏先生,请他为我们诉说《重阳节由来与饮食习俗》。 中国节日必有宴席,有宴席必会饮酒。但只有端午和重阳有专门酿造的美酒。这都与先人的辟邪观念有关,这两个节日都在换季之时,借特指的酒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宴饮。”从《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汉魏六朝时代,人们在重阳登高同事有郊外野餐。《乾淳岁时记》说,重阳登高饮新酒。这种新酒主要就是菊花酒。 菊花酒是用菊花酿造而成的,当万物凋谢之时,菊花却能凌霜开放,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也不零落成泥碾作尘。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独特的气质,所以为世人特别是文人关注。曹丕在《九日与钟送菊书》、钟会在《菊花赋》都为菊花大唱赞歌。 菊花高贵美好,人们便将它作为重阳节互赠的礼物。南朝梁王筠重阳节采菊赠给谢举,并赋《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 灵茅挺三脊,神芝曜九明。 菊花偏可憙,碧叶媚金英。 重九惟嘉节,抱一应元贞。 泛酌宜长久,聊荐野人诚。 人们把菊花作为重阳节相赠的礼物,不仅因为菊花的美德,更因为菊花是延年益寿的上品。东汉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山上有菊花。水从山上流下,饮菊花水,很多人都长寿。是因为“菊花轻身益气故也”。司空王畅、太尉刘宽等人知道此事,让郦县每个月送这种水二十斛,这些人得的病都好了。更有记载说,有人饮用菊花水活了一百多岁,还有五百岁长寿的,充满道教色彩。不过,菊花作为一种药材具有疗疾的功效确实有科学上的道理。重阳赠菊,表达了赠送者对亲友的关怀和良好祝福,对于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融洽人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好处。 实际上,从汉代开始,人们每当菊花含苞欲放之时,就采会花叶、花蕾,加上粮食酿制美酒,待第二年重阳开坛饮用。这种酒成为节日的专用饮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就是为了品饮菊花酒。《续晋阳秋》中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一年重阳,陶渊明在庭院中赏菊吟诗。忽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