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目標本計畫之課程目標只有一項,即以經濟學史為途徑來深化經濟學教學。這最先起源於二件事情:1. 基於長久的經濟學教學實務經驗中發現目前商學院經濟學教育環境中彌漫着不自覺的「古典科學決定論」,以致學生學習極度僵化,不能活用所學。本文對此一情況之極度不滿及對其可能引發學生鄙棄經濟學問,甚至引發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傾向的深沉憂慮。2. 基於長久的經濟學教學實務中發現「以經濟學歷史來教授經濟學,有着出乎意料的優良教學效果」。註:「古典科學決定論」的觀點起源於看到 Isaac Newton (1642-1727)到 P. S. Laplace (1749–1827)約一個世紀的牛頓力學體系的完美發展,而建立在化約主義(reductionism)之上,將自然現象(可能包含無限多個變數的問題),化約為有限個、少數個變數,然後導出這少數個自變數,因變數之間的統制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去描述或進一步去控制自然現象。又有許多人稱為「伽利略式科學方法」。(其優點缺點及進一步之討論可詳見«童年與解放»,黃武雄,P.190-194;«社會科學方法倫的歷史發展及其評析»,方永泉)由這二個源頭開始,經長時間的反省與探索學習,很驚訝的、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漸漸體悟出本文所發現的可能是一個尚未完整被發現及開發的教學領域上之處女地,這個處女地係指四個部份。即是:1. 本文首創歷史融入教學法。本文辨認出一個業已存在、使用於多個學科、但尚無文獻做有系統研究的優良教學法並給於適當之命─名 歷史融入教學法(pedagogy of integrating history)。2. 以跨科系的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角度來進行目前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各種科系之中,使用歷史融入教學法之實況。並分析檢討它們運用本教學法時未盡完美、可以改善之處。3. 本文首創此教學法在教育理論上及哲學層次上知識論(epistemology)、本體論(ontology; first philosophy)上之理論依據之完整探討。4. 發現歷史融入教學法使用於經濟學教學上,可以有效化解克服目前商學教育中瀰漫着「古典科學決定論」所生之流弊。故可以採用經濟學史來深化經濟學的教學。本計畫發現探索的完整思考歷程敘述如下:1. 本文首創歷史融入教學法。本文辨認出一個業已存在、使用於多個學科、但尚無文獻做有系統研究的優良教學法。並給於適當之─命名 歷史融入教學法(pedagogy of integrating history)。2. 以科技整合(inter-disciplinary)的寬廣視野來觀察本文首創歷史融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