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老师高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王 xx,安徽省地理特级老师、xx 六中校长。我曾经两次听他点评当年(xx 年、xx 年)的安徽省优质课大赛。王老师致力于课堂结构的讨论,听他点评优质课后,我曾经努力自身课堂的变革。也有些体会。这次能再次倾听专家的教诲,内心确实很激动!王老师的讲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及实例》正是以这两次大赛的课堂为例。 王老师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一、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二、区域地理教学的任务;三、地理思维能力的培育。我就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谈谈我的感想。 例:“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的理解 1、“问题讨论”课 讨论依据?——教学主题:理论和知识 如何讨论?——教学策略:过程和方法 讨论心得?——学生收获:观念、能力 理论和知识:农业区位理论,区域特征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案例分析为主 观念和能力:农业园区建设的因地制宜观念,现代农业理念,农业种类选择的能力,农业园区规划、绘图能力。 2、关联内容 是“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应用;联系对比“第二节、第三节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大尺度与小尺度”的地域比照,形成完整的地域概念(大、小不同);强调“园区”的概念;呈现了“现代农业”特征。 3、课程标准要求:标准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4、特征:讨论性学习的课程特征;实践性、区域性的学科特征;理论应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特征;参评课堂的结构分析。 课例分析: 1、内容结构 导入:砀山景的新旧比较。 引理:阅读材料,探究“进展砀山梨的区位因素?哪些自然因素?哪些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原则 引申 1—生态农业:“猪—沼—畜”示意图 引申 2—观光农业:砀山观光、采摘园图片 应用 1—比较宁国与砀山的地理环境差异性 应用 2—绘制家乡农业园区的规划图 点评:导入材料、情境一以贯之;讨论砀山,并与宁国比较、迁移;理论指导实践;缺少充分的总结提高。 2、学生活动(探究)结构 导入:学生阅读——0.5 分钟 引理:学生讨论“进展砀山梨的区位因素?—1 分钟 引申 1:学生活动“完成‘猪—沼—果’示意图”——1 分钟 学生探究“这种进展模式获得什么样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1.5 分钟 引申 2:学生探究“采摘园哪些经济效益、观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0.5 分钟 应用 1:学生探究“比较砀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