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了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了解分子虽小但是可认识的,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2. 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3. 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通过测量分子的直径和质量,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运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物质分子是球形体的模型,是为了简化计算,突出主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的估算能力4、体会通过测量宏观量来研究微观量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其一是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其二是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设备:平板玻璃、量筒、塑料尺、水槽、透明方格纸、滑石粉、一次性针筒(5ml)、一小袋小白菜菜籽、洗洁精酒精溶液(1∶200)、长玻璃管、红墨水、酒精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教学过程】引言:前七章学习了有关力学方面知识,认识了力和运动一些规律。从第八章开始学习有关热学方面知识。初中也学过一些热现象,对其本质也用分子动理论去认识,但很不够。这一章要进一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并讨论热现象的本质及包括热能在内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物质组成的秘密。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谟克得特说过,万物都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这种古代的原子学说虽然没有实验根据,却包含着原子理论的萌芽。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原子的存在早已不是猜想,而被实验所证实。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有几点?(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提问:什么是分子?(答: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教师:分子是很小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彩图 2,让学生明确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来观察分子并测量其大小,而光学显微镜则不行。学生:观看课本插图,比较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教师:分子到底有多大?用什么方法才能测出分子的大小呢?(不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思考教师:出示下列器材:一袋小白菜菜籽、一只 10ml 量筒、一把塑料尺,并提出问题“怎样测出菜籽直径”。学生:思考,提出实验方案,并在教师引导下加以修正。教师:综合讲评学生方案,通过投影仪定性演示实验:量取 3ml 菜籽;在投影仪载物台上加放玻璃;在玻璃上把菜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