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参考思路分析 1.通过对加速度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学习利用公式和图象表示物理规律,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知识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相关链接 匀减速运动学习指导探讨 在学习物理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不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任何一个思维活动都遵循着一个思维规律:原始信息--推理过程--结论.按一定的原始信息,结合形象知识,即表象、意象、经验等知识,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想象等思维过程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形式称为形象思维;按一定的原始信息,结合抽象知识,即概念、规律等知识,经过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形式称为抽象思维.不同的思维活动形式,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一题多解”之中. 例 1:客车以 v1匀速前进,司机发现同一轨道正前方有列货车以速度 v2同向匀速行驶,v2<v1.货车车尾距客车距离为 s0,司机立即刹车,使客车以加速度 a 做匀减速运动.问。至少为多大时两车可避免相撞? 解法一:客车、货车对地的位移设为 s0,(见下图)由经验可知,当两车末速度相等(v1=v2)时,s0+s2+s1≥0,两车可以不相撞.可得出方程 s0+v2t-(v1t-at2)≥0 ① v1-at=v2 ② 联立①②得:a≥. 上述解法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利用形象知识,如上图,由经验推理得到两车不相撞的条件,再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因而“解法一”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 解法二:以货车为参考系,客车以 v0=v1-v2向货车驶来,当客车行驶距离 s≤s0时,客车对货车的速度v1=0,两车不会相撞.因为货车是匀速的,客车对货车的加速度与客车对地的加速度 a 相同,所以有 v02=2as 得到 a==≥. 解法二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利用抽象知识即相对概念,运用辩证逻辑推理得到 v02=2as,因而,上述解法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抽象思维.用心 爱心 专心 可见,用不同的思维活动形式,只要原始信息相同,结论也一致,尽管不同的思维活动形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可只侧重某一种思维习惯而失之偏颇. 例 3:一辆车刹车时速度为 5 m/s,以加速度 a=0.4 m/s2做匀减速运动,经过 30 m 位移需要的时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