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本节教材分析电流的概念、定义式,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及电阻的单位,这些知识在初中都已学过,本节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提高.从场的观点说明电流形成的条件,即导体两端与电源两极接通时,导体中有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运动.所以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即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欧姆定律的讲法与初中也有所不同,是用比值 U/I 定义电阻 R 的,这种讲法更科学,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知道公式 I=nqvS,从而知道电流的大小是由什么微观量决定的.在本节的“思考讨论”中,希望学生能够按照其中的设问,自己推导出公式 I=nqvS,以加深对电流的理解.如果学生推导有困难,希望老师加以引导.“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阅读材料,不对全体学生都作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处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理解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导体两端有电压.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 I=q/t,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公式 I=nqvS,但不要求用此公式计算.3.知道什么是电阻及电阻的单位.4.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5.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图象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2.通过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讲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电流的概念及定义式.2.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及利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教学难点公式 I=nqvS 的推导和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另外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设问、探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晶体二极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用心 爱心 专心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欧姆定律的一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