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小车、木块、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目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并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历史的回顾: ① 讲: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可是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下边请同志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② 用复合投影片概括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雅里斯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用心 爱心 专心 亚里斯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尔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③ 请同志们叙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师总结:伽利略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④ 学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