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7、临床操作不规范。8、血液来源不安全。9、医疗用水不安全。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11、不重视手部卫生。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2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1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三、管理与监测计划(一)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6、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灭菌。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规范。8、医务人员认真执行临床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9、保证血液来源安全。10、保证医疗用水安全。11、保证废弃物处理规范。12、认真执行手卫生。13、合理使用抗生素。14、严格消毒隔离,加强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力度。15、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16、做好消毒灭菌监测,感控人员不断提高自查监测质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