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摘要: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技工学校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教学是一大关键。要更好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对教法的精心设计非常重要。关键词: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能力培养人类已进入了信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更加突出的表现为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实践、会学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无疑给技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宽基础、多技能又具有实践、会学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的技术工人。课堂教学是技校培养目标的主渠道,面对新时期的要求,再看看当前技校的课堂教学,显然还存在一些与时代要求很不相符的问题,技校课堂教学理应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技校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下面笔者就<<电工基础>>课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与同仁探讨。一、存在问题1.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当电工基础课涵盖内容很广,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与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等几个部分,此外还有电容器、谐振电路、非正弦交流电流电路和过渡电路等。教材存在着部分内容的理论偏多偏深、有些定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繁过难以及某些授课内容的叙述不精练等倾向。而且,目前大多数学校中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使用同一本教科书,教师上课几乎是不加任何处理地照本宣读这样,在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下,学生考试成绩相差甚远。特别是基础较差的职业类班级出现了大面积不及格,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据统计,目前职业类学校中,电工基础任课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口耳授受仍是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差。这样,导致大纲规定的要求学生掌握中等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电路基本理论与分析计算方法、辨证思维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落实到位。二、相应对策上述两个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工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从“实用性”出发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从“实践性”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系统地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要求和培养目标从“实用性”出发,因地制宜地对教材中部分过难、过深、过繁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的处理,以确保教、学、用的统一。(1)大胆删除一些过难的纯理论性内容。例如静电场、恒定磁场与磁路部分抽象难懂,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时可以删除过难的理论而着重教授一些实用的结论,并以此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交流电的符号分析法偏难,对基础较差的职业类班级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实用性不大,可以删除不学。当然,也可以作为选修内容,为以后部分学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之用先打一点基础,但一般不作考试要求。(2)适当降低一些过深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要求。例如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积分知识,超出了一般学生的知识深度范围因此,教师应适当降低推导要求,而突出强调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能确切反映交流电大小的物理量,其值是最大的0.707倍等这些经常使用的知识内容。再如谐振电路中的许多公式推导都非常复杂,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难辨主次。故必须降低理论推导要求,而采用集合相量图、幅频特性曲线等图形,着重讲清每个公式的来龙去脉及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办法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和熟记公式,进而运用公式来分析计算谐振电路。(3)合理简化一些过繁的授课内容。例如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节点电位法这部分内容,但实际...